核心摘要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长江经济带沿线多省展开危化品生产、物流和仓储大排查。据统计,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多达250余种,已逐步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石化工业走廊。加快推进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尤为迫切。
本报记者 周 慧 王海平
实习记者 宋兴国 北京、南京报道
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长江经济带沿线多省展开危化品生产、物流和仓储大排查。
长江航务管理局资料显示,长江作为水源地,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吞吐量已达1.7亿吨,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超过250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近期长江沿线省份大检查发现,相关省份均查出系列问题,包括港口码头管道维护、现场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湖北方面的初步调查显示,湖北省有重大隐患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存放、运输企业132家,排查过程中“发现多处安全隐患”,“一旦处置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刘志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安全大检查外,要趁着目前的结构调整期,对化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长江沿线危化品大排查
“我们高层周末刚开了安全会议,危险的产品提前停产。”长江沿线某县级市一家化工类上市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企业为该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是当地最大的企业,纳税一度占到了当地财政收入的40%。据介绍,他们企业平均一周有两天会有当地安监或相关部门检查,现在应该会更密集。
化工类企业沿江布局,一则水运便利,二则用水方便。在长江沿线沿线的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布局着很多这样的化工企业。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沿线省份均开始密集做安全检查。
8月13日,天津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长江上游的成都市安监局,即组织对当地危化工企业进行了安全检查。专家组成员发现延长石油四川中心油库、成品油储罐存在防撑盘发油未进行安全联锁、储油罐防爆箱接线头松动等安全隐患。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湖北省,也全省动员起来。13日,武汉市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立即开展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大检查。14日,湖北省安委会派出5个暗访组开展全省拉网式检查。此外,宜昌、黄石等危化企业较多地区,都启动了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检查。督查结束后,湖北省安委会将会着手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长江经济带重镇重庆则在14日召开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市长黄奇帆当天亲自率队检查了该市部分主要油库和化学品仓库。
化工大省江苏从天津爆炸事故后第二天起,就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化工安全大检查,排查重点之一是专业危化品运输。
江苏省安监局消息显示,全省共有945家专业危化品运输企业、30528辆危化品运输车和26890名危化品车辆驾驶人,将逐车检查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安装紧急切断装置情况。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江苏除各种化工园区外,还有超过5000家石化企业分布在全省各地,自建码头、仓库和储罐解决原料运输、存贮问题,产供销往往自成体系。
江苏多位石化产业从业者和研究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江苏石化产业从安全生产角度而言,其具备的科技水平领先于全国,但因为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石化物流”是目前该产业中最大的隐患。
鉴于本次天津重大爆炸事故,江苏将拉网式重点排查石化产业的“物流和仓储”。
此外、上海、四川等地也纷纷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其中上海主要关注“进区入园”等危化品的生产、储存环节,而四川则强调从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等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危化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待加强
一直以来,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担负着重要的化工物流任务,长江水道的危化品的生产与运输安全管理一向受人关注。
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的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多次重申“加强长江危化品生产和运输管理”。
唐冠军在一份人大议案中提到,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江中上游地区借助沿海地区经济转型之机,大力推动化工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沿江大量规划建设了各类危化品码头和化工产业园区,宜昌、长寿、万州、涪陵等化工园区相继建成,加之长江中下游南京、仪征、安庆、九江、武汉、岳阳等地是我国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长江沿线已逐步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石化工业走廊。
唐冠军称,据统计,目前长江沿线共布局化工园区62个,生产企业约2100家,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多达250余种,主要包括丙烷、丁二烯等易燃气体类,原油、汽油、甲苯等易燃液体类,苯胺、苯酚、四氯乙烯等毒性物质类,硫酸、液碱、甲醛等腐蚀类。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推进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和居民饮用水安全,并具体布置了优化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化工园区风险防控能力等四方面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涉及交通、安监、环保、住建、水利、消防、工信等多个部门和沿江各省市政府,但在实际中各部门间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联动,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难以构建覆盖全过程的监管链条。
在地方化工园区建设方面,2014年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王明志撰文称,各地在上马石化化工项目时,也事先进行园区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但主要是单个项目或园区的局部影响评估,没有统筹考虑整个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运输系统承载力。因此,当前亟需从国家层面对沿江石化化工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布局,
王明志还表示,规范沿江两岸化工园区发展。而对于沿江已建成的化工园区,则有必要开展区域安全和环境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估,完善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对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及运输安全问题;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审查。
推动沿江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不可否认,作为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石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影响到下游诸多行业的发展。
以江苏为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作为化工大省,几乎江苏每个县区都拥有各类不同程度和级别的化工园区,化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排名全国前三,销售收入列全国第一。
来自江苏省发改委工业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江苏拥有4284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61万亿元、销售产值1.58万亿元,该产业诸多数据相对2008年实现了“翻一倍”,相对1999年成长超过10倍,与地方“五年规划”的目标吻合。而在1980年,江苏化工企业约2662家。
但石化产业对环境的压力是首要问题。有资料显示,江苏化工行业年废水排放量占到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0%,排放的COD、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占全省工业排污总量的25%以上,在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污前20家重点企业中化工企业占比超过50%。
在省内盐城等地爆发的重大化工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太湖蓝藻事件后,江苏化工产业进入深度产业结构调整期,关停并转了大量化工企业。
2006年10月,江苏在全国率先打响小化工生产企业整治战役,到2008年年底,已实际关闭4326家小化工企业,超出目标52.2%,且近几年均提前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的关停并转业务。
2014年4月,江苏省政府下发通知,全省原则上不再审批建设新的化工园区。以无锡江阴为例,其化工企业已从2007年初的640多家减少到2014年底的190多家,并全部集中到3个园区。
对化工产业进行严格的排查,是江苏每年都要进行的一项常规重要工作。如,从2014年7月29日起,在每天凌晨2时至5时,江苏全境禁行危化品运输车。但尽管如此,每年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发生,覆盖全省各地。
对于长江经济带的石化产业,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炼化一体化和园区化发展,提升油品质量,加快钢铁、有色金属产品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
对于沿线的化工类产业,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表示,首先是加强对沿江干线、支线化工企业、项目数据库建设,便于精准监管;其次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试点、循环化示范园区试点、推动沿江化工产业集聚区向生态工业园转型;同时发展划定生态红线,促进化工企业集中发展;最后还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资源保护制度,推动化工企业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向绿色化工企业转型。